钱扬义教授手持技术学术讲座
钱扬义教授手持技术学术讲座
钱扬义教授手持技术学术讲座
钱扬义教授工作室与新加坡专家合影

钱扬义老师简介 (邮件:qianyy@scnu.edu.cn)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席专家和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导师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 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导师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主编(科粤版) 钱扬义教授工作室网站(http://www.520hx.com.cn/ )。

  1. 手持技术(HT)数字化实验和远程化学实验开发与应用研究(获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一);获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省一流慕课);
  2. 520化学游戏教学及其AR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获2022年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最高提名奖);
  3. 中学化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主编(科粤版2022));
  4. 化学学业评价、在线测试研究与中考、高考命题研究(广东省中考高考命题专家);
  5. 化学概念结构的心理学研究(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学习心理与学科教学(化学)方向博士导师);
  6. 化学教师专业发展(11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华南师大首席专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在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SSCI)、《化学通报》、《课程·教材·教法》、《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等(CSSCI杂志)和《中国考试》、《化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以及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2项第2),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等出版社出版教材与著作10部(独著或第一作者),著作于2004、2006年获得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奖和“推荐使用资源”奖。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科学出版社)在全国15省发行150万册。课题“数字化手持技术理科探究实验室建设” 已在全国10余所大学、5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验研究基地。自主开发的“我爱你化学网”(http://www.520hx.com.cn/ )包括10个网站。学术交流方面已与美国、新加坡和以色列有关专家建立了学术交流渠道,2008年访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年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化学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报告(http://www.520hx.com.cn/conference/index.htm );培养的研究生来自四川大学、华南师大、安徽师大、湖南师大、西南师大、河北师大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收的本科专业除了化学(教育)外,还有“心理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专业;在读的研究生有的获得“南粤优秀研究生”和“曾永裕奖学金”,有的出国继续深造,就业优良。

代表性教材与专著

  1. 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建模研究 [M](著作,排名第一).科学出版社,2009.
  2. 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 [M](著作,排名第一).科学出版社,2009
  3.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 [M](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 义务教育教科书---《探究与实践》[M](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5.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探究实验与设计实验研究(上)(下)[M](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与方法指导[M](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 手持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及心理学基础[M](独著).科学出版社,2006.
  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M](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9. 手持技术在理科实验中的应用研究[M](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全国统编教材《化学教学论(第三版)第9章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M](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

  1. “520化学网络扑克”游戏的开发及其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9,(11).
  2. “数字化微型气象站”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9,(7).
  3. 远程化学实验室的特点、结构及实现技术探讨[J]. 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09,(1).
  4. 自主开发教育信息技术平台,强化高师生化学教师教育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CSSCI,2008,(12).
  5. 中学化学教科书配套网站的教学应用与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8,(3).
  6. 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6,(11).
  7.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J]. 课程 教材 教法(CSSCI,2004,(7).
  8. 掌上实验室(Lab in Hand)的特点及其功能[J]. 电化教育研究(CSSCI),2003,(10).
  9. 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的制定[J]. 化学教育(中文核心),2004,(1).
  10. Constructivist-oriented Data-logging Activities in Chinese Chemistry Classroom: Enhancing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ir Metacognition.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J]. (SSCI,通讯作者),2011,20(2).

代表性成果(网站:http://www.520hx.com.cn/

自主开发的“520化学网”十大网站图

代表性的学术观点

  1. 1999年提出“组合设计法”。首次在《化学通报》(1999-6)提出多现象演示实验设计的方法,该法成功地应用发光试剂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进行的表演实验,并获广州市创新实验特等奖。
  2. 2003年提出“掌上实验室”、“手持技术实验”和“手持技术的四重表征教学”。首次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10)提出,随后在3本著作中逐渐发展(见代表著作9、7和1)并建立了手持技术网站(http://www.520hx.com.cn/scjs/ )。手持技术概念的提出与13年的研究对我国数字化实验教学产生较大影响。
  3. 2004年提出“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和“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首次在论文代表作9中提出,中学化学教材评价工具从内容、思想与文化、心理规律与能力发展、编制水平以及可行性与效果 5个维度定性和定量评价化学教材 ,并制订了中学化学教材静态分析评价表。本研究对客观地、有效地、可操性地评价化学教科书意义重大。
  4. 2009年提出“520远程化学实验”。首次在代表著作1中系统提出,建立了520远程化学实验网站(http://www.520hx.com.cn/520chemlab/ ),通过网络做真实的化学实验。本研究需要化学、信息技术和自动化三科知识的整合,也得到广东科技项目的大力支持并申请有关专利。
  5. 2009年提出“化学学科关键词”。首次在代表著作2中系统提出,中学化学概念近800个,通过访谈院士(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与化学教育专家,应用语义分析、聚类分析、因素分析和多位标度选择出100个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命名化学学科关键词)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成表,还画出高中生与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关键词概念结构的三维图。
  6. 2009年提出“520化学网络扑克教学”。首次在代表论文1中提出,建立了520化学游戏网(http://www.520hx.com.cn/yx/ ),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款化学扑克游戏:“多人在线型”和“人机网页型”,通过网上打化学扑克牌方法学习化学用语。还出版了纸质版“中学化学扑克牌”,在全国建立应用基地,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的理念是:学化学,用化学,玩化学,玩好化学
  7. 2012年提出“化学高考非智力因素”。首次在《化学教育》(2012-4)发表的论文正式提出,并建立对应的测练网(http://www.520hx.com.cn:8080/examination/index.action/ )。高考常有一种现象:好学生不一定是好考生。好学生三基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好考生三基三技(审题技能、文字表达技能和化学用语使用技能)都要好,三技是纸笔考试与非智力因素直接相关的技能。高考非智力因素的提出受到师生广泛认同与关注,高考复习防止“非智力因素失分”是重要一环。
  8. 2013年提出“大学专家、中学名师同时进课堂——零距离指导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简称“专家名师进课堂”)。目前已在省内外培训了近十所中学约两百名高中九科、初中六科老师,效果十分明显,受到了中学的广泛欢迎。该“专家、名师进课堂培训模式”有如下特点:一个课题(以“专家、名师进课堂”课题为依托)、两类专家(大学教学论教授与中学名师双导师制)、三种模式(听课模式、即时修改反馈模式、同课异构获同旨异构模式)、四次一年(一年周期,有四次进课堂)、五类报告(学科报告、开题报告、中期小结报告、总结报告、辅导报告)。

    研究所研究生简历

    代表性文化(研究所的文化)

    代表性文化(研究所文化)
    代表性文化(研究所的文化)
    由研究所钱扬义教授提出,2010年邀请广州市雕刻家傅佩霞女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