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 | 作者/推荐人:lgy | 点击量:846471 | 时间:2011年2月19日 23:31:56 |
致钱老师的一封信 ——细读初三化学教科书有感 尊敬的 您好!我是09级理综2班的一名学生——林建芬,也是您在中学化学教法研究领域——“手持技术应用”方向上的一名“铁杆粉丝”。 古人言:“好书如挚友”。这句话实在很有道理!今天一整天我都一直窝在宿舍里,详细地阅读着这两册书,书的编写风格、内容安排和知识编排以及在实验探究的情境引入上的创新,频频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兴奋满足感和“豁然开朗”的知足感。今年的元宵节,由于有这两本书的陪伴,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很充实愉悦的节日啊! 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指挥棒下,新课标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课改的过程中,中学化学课程也日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中学化学教科书的日渐多样性,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质量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教科书多元化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的情况下,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误用这一文学典故,权且为了表达我对这两册书的情有独钟吧! 话归正传,细细嚼读完这两册书之后,我有很多感触和慨叹,便迫不及待地想跟 1、内容编排顺序上:按照“化学入门——空气——氧气——水——燃料——金属——溶液——酸碱盐——合成材料——食品、药品与健康”这种由浅到深逐渐深入的顺序,既遵循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也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趋于完整化、系统化、更有脉络层次。 2、知识单元的组块化:通读这两册书,我很清晰地看出每一单元的内容均是有以下这几个部分组成——“要点提示”、“探究活动”、“观察活动”、“讨论与交流”、“长话短说”、“检查站”和“知识视窗”。这些琅琅上口的小标语,尊重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使得知识内容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凑,不仅创设了化学学科学习时所需要的问题情境,而且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编排了化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也穿插了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生命安全教育和爱国教育等情感类知识。从这个层面讲,这两册书的编排目标与素质教育理念十分吻合。 3、插图的效果让我赞不绝口:这两册书的最大闪光点之一就是具有大量形象生动的彩色插图,插图中既有实录的照片,也有简笔画和漫画等拟人化绘画;既有直观概括的图表插图,又有抽象简洁的树状结构图。就如钱老师您说过的——学科插图、心理插图和认识插图与理论知识相互交叉嵌套,一起组成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的化学教科书;既将多变纷繁的色彩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刺激点,又将插图作为学习理论体系时的一种辅助工具。 4、适当穿插化学实验:教科书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具有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实验设计上具有环保化、探究化的特点,实验导入上具有以人性化情境引入的特点。这些实验编排上的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假设与预测”的能力,倡导“大胆假设、实验求证”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究,也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思考和观察结合起来。 5、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网络化:翻开课本仔细看,我就发现这两册书与我05年上九年级时用的化学课本的最大不同点在于——这两本书大力倡导网络化学习、多种方式学习。钱老师,您不仅在书里提及了“手持技术”这个我上了大学才接触到的新鲜名词,又提及到“520化学网络扑克游戏”,还提到了“忘不了”之“586化学学习网站”,甚至还会在课本中链接相关一些相关网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课外拓展学习指导和建议。 祝您元宵节快乐!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学生:09理2林建芬 2011年2月17号 农历正月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