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式是有效交流的基础,也是学懂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论语》为什么是带有问答式的对话集,《孟子》为什么又是旗帜鲜明的问答体,等等。道理很简单,要对一个问题,抑或一个领域深入了解,就是要不断理解,不断提问,不断思索,不断回答。
记得以前陈先生跟我说,他的导师陆先生很少跟硕士交流,而直接跟博士交流,然后让博士向硕士转达他的意思。陆先生认为,硕士刚开始缺乏科研训练,很多东西都不懂,思维混乱,不能和他形成有效的交流,不能有效的交流就是失败的交流,就是浪费时间,所以陆先生也就只能采取这种间接的方式了。我对陆先生表示理解,而且我一直很佩服陆先生身残志坚的人格。其实陆先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怎么样通过训练形成和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
宁佳在日志里已经涉及到一部分内容,但是并不系统,我现在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提问应该简洁、恰当、有意义。
排在第一的是简洁。宁佳用了一个上课时老师有个地方讲错了的事例来论证。我要补充的是,简洁是一种美,一定要简单明了。简单的东西别人容易懂,明了的东西别人容易记住。声音不具有持久性,所以讲得太长,别人不容易抓住重点,从而不能形成有效交流。我要阐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简洁的东西是不是就不能表达深刻的内涵?昨天,有个博士答辩,做的是有机催化剂,L老师当主席。前面两个是外单位的老师,问的问题比较“温柔”,第一个老师问他做了2个催化剂怎么性能这么好;第二个老师问他做的2个催化剂怎么设计出来的。第三个开始就是本校老师的了。W老师问了很多论文细节的问题(实质上他想证明这个论文写得不是很好);C老师劈头就问,是读博士还是硕博连读的,他想说明答辩者是延期1年的;L老师最后点评,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您有没有想过发个专利什么的?”博士说:“想过的,但是没发。”L接着说(不是问!):“你说你的2个催化剂这么好,可是你只发文章,不发专利,为什么呢!况且你不乏保护意识,既然这样,那么我对你整个博士论文所有数据的科学性持保留意见!”说完,他的导师真是恨死了。在我们这一行,好东西都先发专利保护起来(虽然在中国发专利也保护不起来,呵呵),再发文章,然而这位博士只发了文章,没发专利,却一直在那吹,这两个催化剂是怎么怎么好,我就表示怀疑了。一针见血有时候没有那么困难,只是需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思索。
其次是恰当。宁佳的日志有很多篇幅实际上都是在谈问得恰当。比如向外教提问等等。我要讲的是,恰当是基于你所交流的对象,而延伸出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交流背景。举例说明,G老师973答辩回来,跟我说:“不要以为那些973的评委什么都懂。”其实在这些评委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行家里手;第二类是懂一点,不全懂;第三类是什么都不懂。基于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们做ppt的时候要注意,起点不要太高,一定要先科普,再延伸,再拔高。科普得第三类人能听懂,延伸得第二类人能听懂,拔高得第一类人觉得可行,那就通过了,这反映的不仅仅是学问的问题了,还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交流的艺术。
其实提问,做到简洁恰当,基本就好了,但是从精益求精的立场出发,还应该有意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是一个新型领域开端的钥匙。牛顿基于解决工业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建模,创立了微积分;杨和李两人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时候,吴健雄根本不相信,但是她觉得应该用实验的手段来验证这个基本的有意义的问题,从而让杨和李死心,但是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弱相经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往往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新面貌。20世纪初的理论物理就是这样,不再赘述。怪不得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还要补充证明宁佳的一个观点:有的同学起来问一些自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浪费大家的时间。有一次,有个德国大牛来我们学校讲metal-metal bonds进展,有个研究生就问了一个很2的问题:metal-metal bonds和范德华力之间的区别。我当即晕倒,跟他说,回去百度吧,同学。赞同宁佳所说:“没有好问题的话还是认真听听别人的问题比较好。”问题意义的高低可以衡量问题的质量,也可以间接衡量提问者的水平。
前面论证了三个要求,最后,我想从操作层面谈一谈。提问能力是可以练出来的,是在听懂别人讲演或报告的基础上锻炼出来的一种能力,你要知道别人讲述的主要内容,然后发现其中你不懂的地方,再发现别人可能没有说到或者还不完善的方面,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训练自己的提问能力?
1、每次组会,都要说话,表达意见,长短自己掌握,对于老师的提问要深入讨论。
2、在基本能力训练过后,参加学术讲座,对其他学者的讲演进行提问或者评述。
3,对于提问再评述,其他同学的提问水平进行再评述。
4,走向国际化,事先已经读过别人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或者评述。
我和宁佳所言都是一家之言,愿为引玉之砖,仅供大家参考。